本校國務院歐盟學程主任蘇卓馨老師於2025年9月23日下午,邀請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谷力哲先生(Lutz Güllner)蒞臨綜合院館國際演講廳演講,與政大師生分享台歐關係發展近況與歐盟印太戰略。國際事務學院院長盧業中老師亦共襄盛舉,出席本次座談。谷處長為歐盟對外事務部之資深外交官,專精於經貿關係與安全議題,自去年9月1日上任後便積極推動台歐經貿往來。正如盧院長開場的歡迎致詞,臺歐關係在過去幾年不斷進步,因此也有越來越多的交流,而本次演講之命題亦聚焦於臺灣與歐盟這兩個志同道合的夥伴,將如何深化各方面的合作。
谷處長將本次演講整理為三大重點,首先是關於歐盟如何應對近來世界的巨變。近年的危機除了區域衝突外,亦有新冠疫情帶來的全球經濟衰退;而隨著科技日新月異,利用假訊息操弄民眾的認知作戰也成為歐盟的外部威脅,這些都是人們過去無法想像的景象。雖然提起歐盟,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是其強大的經貿實力,但在俄烏戰爭中,歐盟不只提供總額高達1800億元之經濟援助,亦在政策與軍事方面提供協助。
經歷上述挑戰與變化後,歐盟也調整了其印太戰略;這一系列的歐盟印太戰略調整即為本日的第二個演講重點。谷處長表示印太地區是世界成長的引擎,因此歐盟積極在此發展更多連結與經貿關係,更希望能擴及到服務與數位貿易領域,加強歐盟在印太地區的參與,與印太夥伴們互相學習,而臺灣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在臺灣的貿易總額中,歐盟為第四大夥伴國;歐盟也是臺灣的第一大外國直接投資來源,二者之間的經貿關係相當緊密。臺歐之間的貿易有高達百分之二十集中於半導體產業;臺灣引以為傲的台積電晶片,亦採用歐洲供應商提供的重要零組件。以貿易與供應鏈為基礎的複合式互賴關係之上,臺灣與歐盟更是共享了三大價值:自由民主、人權、法治;可謂是理念一致的夥伴。
經濟層面的合作具有外溢效果,會擴散到政治與安全部門,這也引導到了本日演講的最後一點—臺灣在歐盟印太戰略扮演之角色。政治方面,在歐盟的立法部門歐洲議會的支持下,臺灣與歐盟會員國的代表互訪與部長級會面在過去兩年逐漸增加,更顯歐盟欲加強與印太地區志同道合之夥伴的交流。而印太安全則聚焦於臺海,雖然其之於歐洲大陸有些遙遠,但歐盟有六成的貿易涉及臺海,歐盟也已意識到印太地區可以直接影響到歐洲大陸,反之亦然。中國與北韓對俄國的直接與間接援助,都影響著俄烏戰場的走向,例如北韓派往俄國的士兵與中國提供的物資援助。因此,歐盟將更加重視印太安全,不僅對中國進行去風險化,也在此結交更多戰略與經濟夥伴。
演講緩緩進入尾聲,谷處長最後強調的概念則是韌性與能源自主。「韌性是讓自己、社會、整個政治系統,都能為潛在的干擾與震盪做好準備」、「韌性並不只局限於安全議題,也可以是能源議題。」谷處長提醒道。他更以俄烏戰爭爆發後的德國為例,指出俄國在戰爭後縮減天然氣的出口,導致能源價格抬升,而這樣的震盪就被德國人稱為來自俄國天然氣之勝利。作為一個超過九成能源仰賴進口的國家,臺灣更需發展能源自主,以提升我國整體之韌性,而可再生能源或可成為一個解方。
美好的時光總是過的飛快,谷處長的演講最終以一段鼓勵作結,「我做過最棒的事,就是不僅以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,而是透過交流與討論來理解它。」谷處長鼓勵底下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們,藉此場合進行想法與經驗的交換,並認為這才是本次演講真正寶貴的元素。在演講過後,谷處長也熱情的開放QA時間,並針對人權、環保、綠能、歐盟會員國外交政策之調和等議題,細心回應同學們的疑問。本次演說,與會師生皆收穫滿滿,對於當今的臺歐關係與印太情勢有更深入的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