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

專題演講

首頁 / 系所動態 / 活動講座 / 專題演講
::: :::
日期:2025-10-13

【外交系訊】
在全球地緣政治及經濟快速重組的背景下,身為東亞大國的日本面臨諸多變化及挑戰。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於9月30日(二)有幸邀請李世暉教授,以「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下的日本:過去、現在與未來」為題,鑑古觀今,為川普2.0時代下的東北亞政經情勢帶來深度解析。

講者李世暉教授為日本京都大學經濟學研究科博士,也曾擔任日本慶應義塾大學SFC研究所上席所員與政策媒體研究科的教授,目前任教於本校國際事務學院日本研究學位學程。李教授著有《當代日本的政治與經濟》、《鏈實力:島鏈、供應鏈、民主鏈,新半導體地緣政治學》等書。藉由長年對日研究的專業資歷,李教授向學子們分享精彩的個人洞見。

講座分為四大面向,分別為「從地緣政治到地緣經濟」、「美中競爭的新格局」、「經濟安全與科技供應鏈」與「面向未來」。

於「從地緣政治到地緣經濟」部分,李教授解釋,「地緣政治」是一種由地理範圍延伸出探討國家發展策略的理論,而地理包含了國家的位置、氣候、資源、交通⋯⋯等各種領域。李世暉教授認為,日本地緣政治發展有三個重要時期。明治維新屬日本現代國家發展模式中首要掌握的重點,明治維新最重要的影響在於決定了日本的國家疆域與制度,而地理範圍確立了日本在全世界的定位與國家利益,更體現出地緣政治的戰略基礎。第二個關鍵時間點為二戰之後,日本身為戰敗國,國家疆域、國家利益與國際地位皆由美國決定。第三個重要時期是安倍晉三執政期間,模糊的國家疆域與國家利益逐漸清晰,並持續影響至未來。

在國際經貿快速進展下,專業分工形成的供應鏈使得「經濟面向」於「地緣政治」的重要程度不亞於軍事面向時,便出現「地緣經濟」的概念以補充「地緣政治」,申言之,經濟安全已與戰略資源掛鉤。如今,科技成為衡量一國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,科技供應鏈的發展重心也從「成本」轉移至「安全」。於日本而言,中國從古至今一直是國家經濟安全的風險。以電動車產業為例,汽車大國日本的競爭力在於引擎,然而中國電動車產業的強盛便在於自產電池,因此日本若轉向電動車產業發展,原先的競爭優勢將會消失,更造成日本流失三分之一於供應鏈中的企業。然而,全球暖化的壓力下,各國紛紛興起電動車風潮,使得日本不得不於2020年前後跟進轉向電動車發展,更體認到推動戰略產業的重要性。2022年,日本推動了《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》,強調經濟安全的「戰略自主」,重要產業政策領域包括:半導體、電動車、新材料、機器人與次世代通訊等。李教授認為,到了2020年代,在地緣政治上醞釀出新的戰略能力意涵,即「鏈實力」(chain power)。鏈實力是指,於國際上鏈結地緣政治、地緣經濟與普世價值觀的能力,而在國際社會中,與關鍵議題鏈結的廣度與深度愈高,代表該國家的鏈實力愈高。因此,日本設定了十二個重要產業就是為了維持供應鏈的關鍵地位,這些不可替代性被視為「安全上的保證」。

另一個日本推動《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》之因當屬「美中競爭的新格局」。李教授認為,美中的競爭關係是不可逆的,且直至分出勝負前將不斷競爭下去,而兩者之間是由「三道鏈」組成的競爭,與夾在中間的日本擺脫不了關係。第一道為「島鏈」,此為美國於二戰後所建立的防衛線。對美國來說,箝制中國海洋發展的三道島鏈中,日本也是最重要的國家之一。日本既是第五大經濟體,其軍事力量於亞洲地區也能夠排行至第二或三,甚至日本自衛隊的海上戰力更有等同美國第七艦隊一說,若日本的海上自衛隊配合美軍,將對中國造成很大的壓力。第二鏈便為「供應鏈」,在全世界的半導體設備與材料中,分別有百分之三十與百分之五十來自日本,所以日本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於半導體供應鏈上。而第三道鏈即是「價值觀」,西方強調「市場經濟與民主化」是唯一發展路徑,但中國「市場經濟與威權統治」的新模式,既帶來經濟高速成長又維持政權穩定,因而吸引第三世界國家並挑戰西方發展模式,使得中國在這些國家中擁有龐大的影響力,體現出共同價值觀於戰略上的重要性。日本對於擁有共同民主價值觀的國家,皆會在官方文書中特別提及,作為關係交好的證明。因此,日本在美中兩國中應當扮演的關鍵角色為何,是日本至關重要的課題。

然而,川普2.0時代的到來,顯示出美國正快速走向「單邊主義」,傳統的島鏈防衛政策已不再是優先順位。這也造成過去視美國為「安全上的保障」的民主陣營國家,認為難以預測的川普2.0政策,是經濟與安全上的新風險。此外,美國在印太地區最重要的戰略規劃,是透過各種雙邊、多邊的安全架構,箝制中國單方改變現狀的企圖與能力,在此一戰略規劃下,駐日美軍與駐韓美軍扮演著關鍵的角色。然而,川普對於日韓兩國的美軍基地經費負擔,多次表達不滿,更要求相關國家必須大幅增加防衛支出,而日本與韓國也需重新調整對區域安全的因應措施。對日本而言,由於無法確定能夠依賴美國到何種程度,發展自我的經濟安全與防衛力量,並與其他友好國家攜手合作,是合乎邏輯的選擇。在戰略思維方面,日本雖然不太容易完全擺脫美國而向中國靠近,但也必須思考不能再把所有資源投入美國這個市場。因此,川普的關稅戰與中國的經濟統戰思維,在東亞地區形成新的推力與拉力關係。像是川普的做法使得日韓國內對美國不滿,中國便重新思考與討論中日韓FTA的簽訂、解除部分商品出口限制以拉攏日韓。

最後,李教授也提到,川普2.0時代下,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從民主供應鏈轉向非紅供應鏈。民主供應鏈強調由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共同建立的供應鏈體系,側重於制度的信賴與未來的共同發展;核心在於價值觀的共享,透過合作確保供應鏈的信任與透明度。但是川普的單邊主義思維,大幅弱化民主供應鏈的基礎。而「非紅供應鏈」是相對於「紅色供應鏈」的概念,指的是不依賴中國主導、生產或標準的供應鏈體系,其目的是降低對中國的依賴,確保供應鏈的安全與穩定。此一概念強調的是地緣經濟安全的考量與對未來風險的防範。然而,非紅供應鏈面臨相當大的挑戰與課題。以半導體為主的ICT供應鏈為例,其一直屬台灣與日本的競爭力核心,但在美中競爭加劇與川普政權不可預測性的背景下,台灣與日本需在兩大經濟體之間尋求平衡。

會後,現場聽眾們踴躍地向李世暉教授提問,互動熱絡。本場講座不僅深化了同學們對日本研究的關注,也提供了觀察東亞局勢的多元視角。外交學系將持續規劃相關活動,期盼帶給同學們更多國際事務的前沿觀點。

圖一:全體講座聽眾與工作人員與李世暉教授(第一排中央)合影(照片來源:外交系學會)

 

圖二:外交系學會副幹事(左)頒發感謝狀予李世暉教授(右)(照片來源:外交系學會)

 

圖三:外交系學會學術股員(左)頒發紀念品予李世暉教授(右)(照片來源:外交系學會)

back to top
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